宋朝 政治特点
6002024-11-21
其实唐朝当宰相的问题并不复杂,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唐朝比较多同时设立几个宰相,因此呢,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唐朝当宰相的一些知识,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,下面我们一块儿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!
本文目录
汉朝承秦朝的三公九卿制,唐朝则承隋朝的三省六部制。关于丞相制度,三公九卿则有丞相,御史大夫,太尉。三省六部则有门下省,中书省,尚书省。三省六部制采用分权制衡,提高了办事效率,加强了君主专制,削弱了相权。
尚书、中书、门下三省的长官均为宰相。唐初因为李世民曾任尚书令,故之后无人敢再任尚书令。于是尚书省便由尚书左右仆射再加“知政事”到政事堂办公,从此尚书左右仆射也是宰相。
〖One〗、“安史之乱”之后,宦官势力逐渐做大。宦官李辅国因为拥戴肃宗有功,备受崇信。当时大权在握的他,甚至可以逼迫太上皇唐玄宗。最后,李辅国权势日盛,骄纵异常,并吓死病中的肃宗,拥立代宗为帝。
〖Two〗、此后,唐朝宦官专权日益严重,到后来,宦官甚至可以擅自废立皇帝,甚至加以毒害。因此,皇帝要想摆脱做傀儡的命运,必须要加强皇权,并打击宦官势力。
〖Three〗、唐顺宗有志于改变这一现状。在他还是太子时,身边就聚集了王叔文、王伾等一批正直的大臣。继位后,他提拔王叔文为翰林学士、兼任度支使、盐铁副使。在皇帝的支持下,王叔文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。
〖Four〗、王叔文一系列的改革,引起了宦官俱文珍的不满,他讨厌王叔文玩弄权势,随即就罢免了他翰林学士的职务。
〖Five〗、知道此消息的王叔文,很是震惊,他对朋友说道∶“我必须经常来翰林院办公,如果没有翰林学士这一职务,就没办法进入内廷了。”
〖Six〗、着急的王叔文找到了王伾,后来还是王伾为他求情,最后俱文珍才准许他三五天进一次翰林院。王叔文改革,最后还是失败了。
〖Seven〗、为什么主持改革的王叔文,在知道自己被免去翰林学士职务后,很是震惊?
〖Eight〗、翰林学士,具体又是什么官职呢?
〖Nine〗、早在李世民还是秦王的时候,就曾设立文学馆,用此来招揽天下人才。而这些人才,对他夺取天下以及登基称帝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〖Ten〗、李世民登基后,继续招揽有才学的人,留在身边。这种做法,被后来的皇帝保留了下来。这一批围绕在皇帝身边的人,被称为翰林待诏,主要负责给皇帝讲学,供皇帝文娱消遣。
1〖One〗、中书舍人,是专门帮皇帝起草诏书的官职。唐玄宗时期,因为事务较多,很多重要的事情不能及时起草。开元二十六年,唐玄宗设置学士院,从翰林待诏中选拔一批人才进学士院,帮助中书舍人。
1〖Two〗、但是,翰林学士又不同于中书舍人,因为中书舍人直接隶属于中书省。而翰林学士,是直接对皇帝负责。一般的诏书由中书舍人起草,称为外制。而重要的诏书,则由翰林学士起草,称为内制。
1〖Three〗、起先,翰林学士是没有品级,也没有官署的,他们往往在朝廷里还兼任着其他官职。但是,“安史之乱”后,朝局日趋复杂,因为经常和皇帝一起讨论国家大事,其地位逐渐重要了起来。
1〖Four〗、翰林学士经常值宿禁中,所以能够参与起草将领任免、册立太子、宣布征伐等大事,当时被称为“内相”。唐朝的翰林学士,往往能够通过中书舍人这一官职,升为宰相。
1〖Five〗、唐宪宗时期,从翰林学士中选拔一名德高望重者,为翰林学士之长,称为学士承旨。北宋前期的翰林学士,承袭唐朝,起先也是没有品级的。宋神宗元丰改制后,翰林学士承旨和翰林学士成为正式官员,正三品,并且不再兼任其他官职。
1〖Six〗、综上可知,唐朝的“翰林学士”权力最大,地位也最尊贵,翰林学士有时甚至被称为“内相”。
END,本文到此结束,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,还望关注本站哦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