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朝张骞简介视频

原创编辑- 2024-01-27 16:41:29

唐朝张骞简介视频

很多朋友对于唐朝张骞简介视频和班超,张骞,周瑜,玄奘谁的出现时间早不太懂,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,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,下面一块儿来看看吧!

本文目录

  1. 班超,张骞,周瑜,玄奘谁的出现时间早
  2. 郑和张骞玄奘哪个更伟大一些
  3. 与张骞有关的乐器

[One]、班超,张骞,周瑜,玄奘谁的出现时间早

〖One〗、张骞(约公园前164-前114年)出现的更早。

〖Two〗、张骞是西汉人,西汉自从刘邦经历的白登之围后,开始采取和亲政策,一直到汉武帝时期才有了改变。在西汉与匈奴的作战中,通过俘虏才知道西域有国家曾经被匈奴欺负,于是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

[Two]、郑和张骞玄奘哪个更伟大一些

玄奘只是个一个偷渡出去的和尚,李世民对他唯一的兴趣就是《大唐西域记》,根史记载在玄奘写完此书以后,李世民就再未召见过此人,也从未和他谈到过“佛法”,反而是对讨论“佛法”一事大加嘲讽。所以请不要把他和张骞、班超、郑和这些为民族作出过不朽功勋的人并列。

[Three]、与张骞有关的乐器

张骞字子文,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外交家,旅行家,探险家,是“丝绸之路”的开拓者。在张骞出使西域时,从西域诸国引进了汗血马,葡萄,胡麻等许多中国没有的物种。其中,还有一样乐器。更有意思的是,这种乐器在引进我国后,还被我们的邻国学去,并且将其发扬光大,形成一种重要的音乐文化载体。

张骞是汉朝皇宫中的郎官,公元前138年,汉武帝为了消灭匈奴,派张骞带队,出使西域的大月氏国。张骞从长安出发,历时13年,两度出使西域。张骞的出使,不仅打通了闻名后世的“丝绸之路”,更促进了华夏同中亚许多国家之间的政治,经济,军事和文化的交流。在文化交流方面,张骞就带回过一样乐器,这种乐器就是细腰鼓。

细腰鼓最早发源于古代印度,印度语叫达马鲁。细腰鼓先是传到西域,后来,经张骞之手又传到中国。那细腰鼓长什么样呢?今天,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就收藏有一件唐代的陶瓷细腰鼓。这件细腰鼓的整体为一个鼓腔,呈长圆筒形,鼓的两头粗,中间腰部细。因此,得名细腰鼓。这件陶瓷细腰鼓鼓长60厘米,鼓面直径22.2厘米。它通体施有黑釉,上面还有不规则的蓝斑,十分漂亮。

细腰鼓传入中原之后,很快发展成为乐队的指挥角色。尤其在汉代以后,细腰鼓很快被发扬光大。因此,在此后许多朝代的壁画中,都有细腰鼓的图像,在一些陵墓陪葬的明器中,演奏细腰鼓的乐伎,也成了必不可少的角色。如1971年出土于内蒙古和林格尔汉墓的壁画《乐舞百戏图》,敦煌莫高窟的第71窟里的壁画中,我们都能看到细腰鼓。而在1960年发掘于吐鲁番阿斯塔那第336号墓中,就有两只泥制的细腰鼓明器。

细腰鼓不仅在国内很受欢迎,在唐朝时,还吸引了其他国家的目光,甚至被带到了外国。这其中,最具代表性的,当属高丽和东瀛。细腰鼓传到高丽,发展成为当地演奏雅乐时不可缺少的乐器——杖鼓,其中鼓的蒙皮为皮革,而且一面大一面小,其中大面要求为白色的生马皮。不同的鼓面,其演奏方式也不同。通常,大面用左手拍,小面则用鼓槌来敲击。

细腰鼓同样在唐朝时传到东瀛,同样一直到今天仍然使用。只是,传到东瀛的细腰鼓叫吴鼓。在当地,细腰鼓按照大小共分成一鼓,二鼓,三鼓和四鼓。其中一鼓最小,四鼓最大。演奏方法上,起初是左手拍打鼓面,右手用鼓槌敲击另一个鼓面。后来,逐渐演变成了只用右手持鼓槌敲击,左手则专门握住鼓的绷条。有意思的是,发展到今天,东瀛的二鼓和四鼓都已经失传,只剩下一鼓和三鼓。

鼓是精神的象征,是力量的表现。今天,它已经形成了一种独立而完善的鼓文化。而且,中国的鼓呈现出多种多样的状态。从形制上,北方多用大鼓,南方多用小型花鼓。而比较有名的,如威风锣鼓,太平鼓舞,安塞腰鼓等等。相比较而言,细腰鼓因为没有进一步的发展,故此,表现为一般。可是不管怎样,细腰鼓作为一种传承有序,并且极具表现力的乐器,永远是人类音乐史的重要一环,值得我们却不断探索,不断推广,并让这门古老的艺术,重新发扬光大。

好了,关于唐朝张骞简介视频和班超,张骞,周瑜,玄奘谁的出现时间早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,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!

  • 声明: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,转载请注明出处:www.zhuaining.com/ve6rcsbzZw.html
上一篇:唐朝弱吗
下一篇:唐朝张骞简介和评价
相关文章

超级链接

返回顶部小火箭